赣州国家非遗名场面

大家觉得会是神马?

于都唢呐公婆吹

客家古文还是石城灯彩?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名场面是

赣县东河戏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南京立帝》

下面小编带大家来了解

赣县东河戏的来源

东河戏发源并流传于江西南部的赣县,地属东河(即贡水)流域而得名。其渊源于明嘉靖年间的弋阳腔清唱“坐堂班”,到了清顺治三年坐堂班发展为正式的戏班,产生了以演弋阳腔连台大本戏为主的高腔戏班。清嘉庆年间,任浙江嘉兴知府的赣县白鹭人钟崇俨,退职后带回了私蓄的昆腔班,不久就渐与当地原有唱高腔的班社合流。在钟氏家族的扶植下,出现了以唱高腔、昆曲的班社,也标志着东河戏业已形成。随后东河戏又陆续吸收二黄、西皮、吹腔等乱弹腔,在地方曲艺中又吸收了“南北词”。因此,东河戏集高腔、昆曲、弹腔等多种声腔之大成,博采众长,丰富多彩,结合地方故事及民间小调等艺术自成一系,又没有受到地方语言的影响,形成了昆曲的一个支派——赣昆。东河戏的艺术遗产丰富,实为江西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铁树传》

东河戏舞台艺术集高、昆、乱声腔之大全。高、昆曲牌多达229首。连台大戏古朴雄浑,气氛热烈,保持了弋阳腔锣鼓伴奏,人声帮腔的特点。传统剧目又有青阳、四平两腔的委婉转折,一唱三叹。高腔曲牌,笙簧同奏,细腻典丽,世称赣昆;乱弹腔,板式多变,繁音急弦,与高、昆二腔竞相媲美。在表演技艺上,以钉耙长索、耍牙转眼和《五台会兄》十八罗汉桩其历经数百年的积淀,文化艺术价值十分突出,其连台大戏古朴雄浑,气氛热烈,保持了人声帮腔的特点。它是研究南方多声腔剧种的“活化石”,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花部艺术宝库。罗汉桩的造型最为精彩。东河戏的剧目,高腔至今保存了明代弋阳腔连台大戏《目连戏》等27本、单折戏46本;昆腔剧本有《双熊梦》等整本五种,单折80出,而且皆标工尺曲谱。弹腔剧目有191个正本,208出单折,大都是蟒袍大戏。

下面这些代表性作品

你听过几个?

《折柳阳关》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黄河摆渡》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东河戏脸谱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醉打三门》剧照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传承人幸巧玉《玉簪记》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这里还有一个吸引了无数行者驻足观看的地方

那就是演绎赣南地方戏曲

–东河戏的古戏台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2014年东河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2018年

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

《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确定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1082人)

其中,赣县东河戏传承人钟烈萱上榜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传承人钟烈萱2007年在白鹭古戏台演出

重要价值

01

戏曲研究价值

东河戏渊源于明嘉靖年间,据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这个古老剧种从形成、发展、完善为各个时期中国戏曲的历史动态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她的演技唱腔,别具一格,具有探索、发扬的意义。

02

艺术价值

第一,东河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因为它集高、昆、弹多种声腔之大成,博采众长,丰富多彩,结合地方故事及民间小调艺术自成一系,但又没有受到地方语言的影响,形成了昆曲的一个支派——赣昆。

第二,东河戏的剧目极为丰富,它完整地保存了弋阳腔的连台本戏,有八大连台本之多,保存有《目莲》戏的全套唱腔曲牌音乐,其中有南曲、北曲、南北合套。

第三,东河戏的历史悠久,从明嘉靖时期的清唱“坐堂班”开始一直到现在,传承时间长,从形成、发展、完善为各个时期中国戏曲的历史动态文化传承,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成为了江西的古老剧种之一。

第四,东河戏变雅为俗,就是把高雅的昆曲推向了民间,在民众之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结合地方特色,有头有尾的故事情节,民间戏曲跟民间活动关系非常密切,所反映的是爱情和家庭故事,也是一种地方古老的戏剧文化。

第五,东河戏属一种开放性的剧种,它的改革很早,无论是服装、还是布景的改革,如:在清末民初时开始进入城市就开始了舞台的改革,演出《白蛇传》、《八仙过海》时,在布景上就设有机关,对今有一个很好的启迪作用,它的示用性很强,对中国地方戏剧的改革也起到了一个很大的启示。

03

社会价值

东河戏是一方水土独特的产物。旧时,作为雅俗共赏的一种文化活动。而新社会,东河戏为各个时期的发展进步歌功颂德,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如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仍然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功能。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赣南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丨揭秘赣南客家东河戏背后的故事」
  一百多年来,古老而独特的赣县东河戏,是客家先贤创造的戏剧艺术财富。它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可塑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立足农村的表演形式,赢得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青睐。如今,百年前的古老戏曲东河戏在我们眼前依然光鲜照人。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

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加大力度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

红土地上的文化根脉得以赓续与弘扬

散发出浸润人心的时代之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